11月3日下午,我校隆重举行李维格铜像揭幕仪式和李维格捐赠纪念活动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机化学与农药化学家、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李维格先生之长孙李正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天文学家、李维格先生之孙李正心,天津医药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正名之夫人宋青雯及李维格先生的部分亲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名誉院长殷瑞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等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我校校长朱秀林,副校长田晓明,校长助理王家宏,原校长陈克潜及其夫人陆忠娥,校长办公室主任曹健,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阳,档案馆馆长钱万里,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维娟,新闻中心副主任冯一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田晓明主持。他向在场嘉宾简单介绍了李维格铜像的落成过程及学校的文化育人理念。他指出,大学的文化在于一草一木、一楼一宇、一砖一瓦、一人一事,所以学校很有必要对重要的校园历史人物塑造铜像,缅怀和纪念先人,并继承、传扬他们的精神。

在热烈的掌声中,李正名与朱秀林为李维格铜像正式揭幕。随后,全体与会嘉宾在维格堂前及钟楼大草坪上合影留念。

揭幕仪式结束后,李维格捐赠纪念活动座谈会在东吴饭店会议厅举行。朱秀林对李维格铜像揭幕表示祝贺,向各位嘉宾对苏州大学的发展所给予的帮助和指导表示感谢。他指出,李维格先生一生兴办实业、捐资助学,他的善举和义行对中国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此次仪式虽然简短朴素,但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传承文化、尊重历史、教育学子这条路走下去,为培养一批批心怀感恩、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模范公民而努力。
殷瑞钰表示,自己怀着敬仰、缅怀的心情来参加本次活动,从古老的校园建筑和博物馆中,充分感受到苏州大学百十年的历史传承和快速发展。李维格先生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先驱,他捐资助学、支持教育,体现了他的善举和义举。殷瑞钰勉励大家传扬维格精神,爱国奉献,立志报国。最后,他向各位简要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
钱旭红回顾了李维格先生的生平。他说,李维格先生不仅是钢铁行业的开拓者,也是反封建运动、维新运动的主要骨干。他激励大家把爱国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下去。他表示,华东理工大学与苏州大学颇有渊源,血脉相通,应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谋发展。
陈克潜强调,李维格先生早年家贫志坚、艰苦求学,注重实践、坚持科学,心怀感恩、捐资助学,他身上诸多的优秀品质都值得后辈挖掘、学习和传承。
李正名表示,参加本次活动非常激动,也很感谢苏大提供这样难得、宝贵的机会。他与在座嘉宾共同分享了其祖父李维格先生的生平事迹,瞻仰生平、激励自己,没有继承、何谈发展。他相信维格精神能够感染一代代后辈学子,希望他们对维格精神、对拼搏奉献精神加以维系、传承。

李维格先生幼时家境贫寒,少时随其父半工半读。后受洋务运动思潮影响,立志效法西学以救国,入中西书院学习。在校学习期间,耳濡目染西方文化,更产生赴欧洲留学之志愿。在亲友的资助下负笈英伦,因学费昂贵而未竟其业,即留居清朝驻英参赞李经芳的行邸,学习法文,不久随驻英公使许景澄回国。因其精通英、法两国文字,对西方世界有实地了解,回国后受到清廷一些洋务派人士赏识,遂于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仕途,职候选郎中,先后随崔惠人使美,随李伯行、汪芝房使日,在此期间,足迹所处皆广寻其国政教术业,进一步了解西方及东邻日本的发展,搜集各国工业科学发展信息。他历任江南制造提调、汉阳铁厂总办、汉冶萍公司总理等职。他一生热心教育,提倡科学,视东吴大学为母校,期望颇深。1929年,在63岁弥留之际,他将自己在上海三分之一的产业捐赠给东吴大学,并以其收益所得作为奖励自然科学之用。之后,东吴大学校方征得合法继承人——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的校友李中道及胞兄的同意,将房产出售,变现兴建“维格堂”,以资纪念李维格先生。
据悉,东吴大学早期创办人和建设者林乐知、杨永清、孙乐文、葛莱恩、曹子实、李维格六位先生的铜像均在天赐庄校区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浓厚的文化气息也正是对学校全方位育人理念的落实。